毕业多年,你还想再读一读当年的专业书籍吗?

- 427795377 LV.工兵
- 2021/5/27 11:49:03
昨天一条推文又刷爆了朋友圈,“重磅!江南大学食品学院食品科学与工程学科连续三年蝉联世界第一”,这是对科研实力与教研创新的最综合的肯定。
在这里,不想过多地介绍学院的专业方向,不想介绍学院的师资阵容,也不想介绍学院的超硬件科研设施(当年已很强,经过多年发展,又兴起了更多科研平台,更多企业的联合加盟),更不想介绍各方向的丰硕成果(可谓百花齐放),这些学校网站都可以查到。总之就是211里顶着985的帽子。
其实进入食品这个行业,从高考选择这个方向并进入到学校学习后,听到很多负面的观点或者现实。比如:
课业繁重,超多的专业课,考试也严格;
实验多危险又枯燥,满屋子有机溶剂,呆板的机器,枯燥的重复试验;
就业起点低,薪资低,硕士毕业还不如互联网,生物医药专业的本科生工资(这应该是说得最多的观点吧)
学校内转其他专业,就业后转行现象等。
所有的这些,我本篇都不会去否认与纠正,但同时强调看事情的片面性和主观性。
其实,只是想谈谈我对此的真实感想。我从未抱怨后悔进入这个行业,在这个过程中也经历过学业和课题带来的巨大压力,也经历过入不敷出的收入,但我非常热爱自己的专业,怎么说,有点像登山和长跑,咬牙坚持过一段时间回头望累积的路途和景色总是觉得挺值得。当然我不希望所有人都像我这样,每个人都有适合自己的兴趣选择和职业发展。当然,本科生、研究生、博士生毕业后的选择方向和职业发展也各不相同,或者大相径庭,关于这一块,我后面会分篇再作介绍。
江大食品学院是个学术科研氛围非常浓厚的地方,从本科开始,就会有很多学生参与进课题组研究,专业俱乐部,食品创新设计大赛,各种实验课,动手制作各种食品(烘焙、饮料、肉食等)。当然也不全然是学术研究型的,培养的还是团队分工一起做项目,可以提前了解企业做产品需要的一些技能。只要你多想,也有人愿意指导你,你会获得产品开发,产品经理、市场营销等方面的初阶体验,收获比别人更充实的大学生活。那研究生和博士就更不用说了,学术导向型,宗旨就是要为行业输送专业技术人才,因此培养方式也算是很严苛了。适合走这条路的痛并快乐地坚持下去了,不适合的也有其他的职业发展路径。
作为一名江大食品硕士毕业生,在这个行业也辗转七年,时间不短也不长。但也熟悉现今职场的快节奏和躁节奏,不停地应付各种琐事,重复事,突如其来的麻烦事。当突然感觉很闲时,又会感觉很不适应,对自己对公司对未来发展产生怀疑。这也是人之常情吧。做产品开发的,就是做技术储备的,不断提高自身的技术壁垒或者技能广度,还是需要去除烦躁,静下来心来再读读专业书,有实际经验后再读会有不一样的理解吧,同时也可以加深对本职工作的热爱。也可以重新感受学校那段时光,保持纯粹的年轻心态。
今天这篇不是吹嘘学校牛的软文,也不是鼓吹大家都学食品、一直干食品的鸡汤文。作为一个很简单地喜欢做产品研发的人,看到学院的成绩以及一些质疑的声音,有感而发自然而然想到了这么个题目,想到了当年学的那些专业课。毕业多年,再看到这些专业课的名字,分外亲切,每一个课名后面都能想起很多故事。
图片
(边回忆边手写,罗列出大部分的课程)
以上仅代表个人言论。不知道你是否同道中人,如有些许共同感受,也可以私信写出来,我可以整理出来让大家都感受下。
Anyway,理想是要的,现实更要继续,人不能活在感性里,偶尔的一两次还是ok的哈哈。继续勤劳搬砖。😄
在校的学生要珍惜时光,能学则多学。
在这里,不想过多地介绍学院的专业方向,不想介绍学院的师资阵容,也不想介绍学院的超硬件科研设施(当年已很强,经过多年发展,又兴起了更多科研平台,更多企业的联合加盟),更不想介绍各方向的丰硕成果(可谓百花齐放),这些学校网站都可以查到。总之就是211里顶着985的帽子。
其实进入食品这个行业,从高考选择这个方向并进入到学校学习后,听到很多负面的观点或者现实。比如:
课业繁重,超多的专业课,考试也严格;
实验多危险又枯燥,满屋子有机溶剂,呆板的机器,枯燥的重复试验;
就业起点低,薪资低,硕士毕业还不如互联网,生物医药专业的本科生工资(这应该是说得最多的观点吧)
学校内转其他专业,就业后转行现象等。
所有的这些,我本篇都不会去否认与纠正,但同时强调看事情的片面性和主观性。
其实,只是想谈谈我对此的真实感想。我从未抱怨后悔进入这个行业,在这个过程中也经历过学业和课题带来的巨大压力,也经历过入不敷出的收入,但我非常热爱自己的专业,怎么说,有点像登山和长跑,咬牙坚持过一段时间回头望累积的路途和景色总是觉得挺值得。当然我不希望所有人都像我这样,每个人都有适合自己的兴趣选择和职业发展。当然,本科生、研究生、博士生毕业后的选择方向和职业发展也各不相同,或者大相径庭,关于这一块,我后面会分篇再作介绍。
江大食品学院是个学术科研氛围非常浓厚的地方,从本科开始,就会有很多学生参与进课题组研究,专业俱乐部,食品创新设计大赛,各种实验课,动手制作各种食品(烘焙、饮料、肉食等)。当然也不全然是学术研究型的,培养的还是团队分工一起做项目,可以提前了解企业做产品需要的一些技能。只要你多想,也有人愿意指导你,你会获得产品开发,产品经理、市场营销等方面的初阶体验,收获比别人更充实的大学生活。那研究生和博士就更不用说了,学术导向型,宗旨就是要为行业输送专业技术人才,因此培养方式也算是很严苛了。适合走这条路的痛并快乐地坚持下去了,不适合的也有其他的职业发展路径。
作为一名江大食品硕士毕业生,在这个行业也辗转七年,时间不短也不长。但也熟悉现今职场的快节奏和躁节奏,不停地应付各种琐事,重复事,突如其来的麻烦事。当突然感觉很闲时,又会感觉很不适应,对自己对公司对未来发展产生怀疑。这也是人之常情吧。做产品开发的,就是做技术储备的,不断提高自身的技术壁垒或者技能广度,还是需要去除烦躁,静下来心来再读读专业书,有实际经验后再读会有不一样的理解吧,同时也可以加深对本职工作的热爱。也可以重新感受学校那段时光,保持纯粹的年轻心态。
今天这篇不是吹嘘学校牛的软文,也不是鼓吹大家都学食品、一直干食品的鸡汤文。作为一个很简单地喜欢做产品研发的人,看到学院的成绩以及一些质疑的声音,有感而发自然而然想到了这么个题目,想到了当年学的那些专业课。毕业多年,再看到这些专业课的名字,分外亲切,每一个课名后面都能想起很多故事。
图片
(边回忆边手写,罗列出大部分的课程)
以上仅代表个人言论。不知道你是否同道中人,如有些许共同感受,也可以私信写出来,我可以整理出来让大家都感受下。
Anyway,理想是要的,现实更要继续,人不能活在感性里,偶尔的一两次还是ok的哈哈。继续勤劳搬砖。😄
在校的学生要珍惜时光,能学则多学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