【毕业学长原创】成为研究生后你都明白了什么?

- 427795377 LV.工兵
- 2021/5/24 14:46:21
转自我的微信公众号——小人物的职场短见 (如有任何关于学习和职场的问题,都可以加公众号私信我)
因为我们的粉丝很多都是大学生,而对于大学生而言,我相信大家都做过“留学or考研or就业or创业or公务员”这道选择题。当然我们的公众号不会分享太多关于留学和考研的技巧,有些思考类的内容分享给大家作参考。
本身也是经历过这道选择题的,最终选择的是读研,从事研究类工作。我也关注过很多做考研分享的号主,结合自身及他人的想法,总结出下文是11个观点,概括来说就是:成为研究生后你都明白了什么?希望有所共鸣。
【自我定位】
如果你是毕业多年的研究生,那么你可以再回顾下自己的考研初心,以及读研的那段经历对自己的成长和职业发展帮助有多大。
如果你是将要成为研究生,那么你可以试着参考前人的经验,好好规划自己的研究生生涯,如何做学术,如何为进入职场作准备。
如果你是初入职场的本科生,那么你可以感受下其中的乐趣,说不定也想着深造一番了图片。
【修身养心篇】
1. 理论+实际+实践
这句话是我从“理论结合实践”拓展的,应该说是适合于任何场合任何事务了吧。
“理论”——日常的专业课程(食品领域的食品化学,食品微生物学,食品工艺,机械原理 etc.,),学好这些内容,构建自己的知识体系,打好基石作用。
“实际”——国内外的中英文文献,这是至关重要的一环。本科需阅读上百篇,硕士阅读几千篇,博士阅读几万篇,一点折扣都打不了。在阅读中了解自己课题领域的研究进展,构建自己课题的创新点、研究方向、研究方法,并且不断作调整。
“实践"——当然就是沉下心钻在实验室里动手再动手了,对从文献里整理出来的一套思路进行验证,当发现与自己设想的不太一致时,需再三论证。
2. 汇报成效性
和职场一样,定期的汇报是必须的,也是至关重要的。要向课题组老师和同学定期汇总自己的科研数据和结论,导师会根据自己的经验给出建设性意见,批评与鼓励并存。
汇报的格式和内容需要特别关注,这将直接影响你在导师(老板)心目中的形象,后续的影响就不用我多说了。内容概括为:1)课题背景,2)整体的研究框架,3)现阶段进展(包括数据分析和结论),4)存在的问题(包括需要什么support),5)下一步计划(包括每一步的deadline)。格式的宗旨就是简单简洁,让人一眼能看懂(毕竟不是最终答辩或者外部会议,不用花里胡哨)。建议是平时多看看优秀的研究报告模板。
3. 英语影响力
和在外企工作一样,英语能力严重影响你的能力施展和职业发展。
在学校,70%阅读文献是英文的,如果英语没学好,严重影响你的阅读速度和对文章的理解;
高级的学术论文,大多是用英文发的,有了一篇SCI在手,很多荣誉也将随之而来,如果英语没学好,自己写得差,导师改得慢、心情也差,被核心期刊拒掉的可能性也越大。
好的学校平台,读研期间有很多对外交流机会,英文PPT和presentation是必须的。读博的也有很多是会申请国外实验室联合培养,那又要具备在国外生活的英语能力。
重要性不言而喻,如何提升英语能力,可以去专业平台咨询。如果只是想安安稳稳拿到毕业证书的,毕业后又不想混外企的,此处忽略。
4. 论文逻辑性(新)
首先,选题要小而细,要有创新性,“选题新、方法新、资料新”才能顺利通过审稿。
其次,是不是只要有成果,就一定能发出好的论文?答案是否定的,顶级期刊的论文从来都是兼顾成果与表达和结构,两者缺一不可。而表达和结构就依据逻辑思维,让新人或是不太懂的人能够读懂其中意思。
5. 自我驱动性
也就是常说的主观能动性,做科研的是自己而不是导师,导师能给予的是大方向指导,而具体的计划细节需要自己去落实,不要寄希望于导师给你太多细节指导,读研需要练就独立思考和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。
这在工作中也是很重要的一点,招聘要求中也常出现这一条。不要老板让做啥再去做啥,一定要主动思考, 主动完成,主动汇报。
6. 学术交流普遍性
在科研中,多数的创新合作来源于不同实验室的沟通,来源于不同领域的碰撞,来源于中西交流合作,来源于学术辩论等等。所以要重视这些学术交流的机会,拓宽视野,取长补短,增强综合实力。
这在职场常见于各种行业展览会,该领域的各个模块企业齐聚,展示自家的绝活,给予别人信息的同时,也给自己引入诸多资源和发展机会点。
【养身修心篇】
1. 体魄健康
搞科研的人应该深有体会,早进晚出实验室,甚至通宵达旦做实验的,也就是仗着年轻的资本撑着。要记住,年轻的时候,你挥霍身体,年迈的时候,身体消耗你。合理安排实验时间,保持健康的生活习惯,少熬夜,身体才是未来的根基。
2. 心志坚定
当听说自己本科同学发展如何如何好时,当看到同组同学课题进展异常顺利且文章果实累累,当看到同年级同学获得很好的对外交流或者实习机会时,不要嫉妒,不要躁动,不要着急,不要怀疑自己,这些负面情绪只会阻碍你即将到达成功的道路。
走好属于自己的路,保持本心,安心读书,好好学术,静待未来。
3. 切勿埋怨
科研过程中,由于课题的不确定性,有人顺利,有人遇难。此时有人会埋怨导师不给力,乱提课题,不能给予足够帮助;也可能会埋怨自己运气差 ,怎么就分到这种课题,如果做的是别人的课题,早就成功了。有这些埋怨,人之常情,不会谴责什么。此时需要提醒的是静下心来理清思路找导师好好聊聊,也许方向调整一下就可以了,也许可以及时更换课题。
需了解任何地方都没有绝对的公平和运气,遇事冷静,培养自己的钝感力,这在职场也是一个很强的能力。
4. 与人为善
说白了就是做一个好人。控制自己的欲望,良性竞争,塑造良好形象,保持良好关系,未来大家分散在行业各处,信息共享,资源互通。
5. 阅读爱好
忙碌的节奏容易使人迷失自己,而阅读可以让自己慢下来,思考书中传递的思想和观点,增加见识的同时,看见未来,看到机遇,看透人生。
——致有心读研的同学
如果有人问,研究生应该怎么读?可能有一百万个答案,答案没有对错,只有适合与不适合。以上内容也只是参考,饼哥想说,做任何事,保持认真和敬畏的态度,坚持自己做过的每一个选择,同时不忘初心。
欢迎大家一起交流。
因为我们的粉丝很多都是大学生,而对于大学生而言,我相信大家都做过“留学or考研or就业or创业or公务员”这道选择题。当然我们的公众号不会分享太多关于留学和考研的技巧,有些思考类的内容分享给大家作参考。
本身也是经历过这道选择题的,最终选择的是读研,从事研究类工作。我也关注过很多做考研分享的号主,结合自身及他人的想法,总结出下文是11个观点,概括来说就是:成为研究生后你都明白了什么?希望有所共鸣。
【自我定位】
如果你是毕业多年的研究生,那么你可以再回顾下自己的考研初心,以及读研的那段经历对自己的成长和职业发展帮助有多大。
如果你是将要成为研究生,那么你可以试着参考前人的经验,好好规划自己的研究生生涯,如何做学术,如何为进入职场作准备。
如果你是初入职场的本科生,那么你可以感受下其中的乐趣,说不定也想着深造一番了图片。
【修身养心篇】
1. 理论+实际+实践
这句话是我从“理论结合实践”拓展的,应该说是适合于任何场合任何事务了吧。
“理论”——日常的专业课程(食品领域的食品化学,食品微生物学,食品工艺,机械原理 etc.,),学好这些内容,构建自己的知识体系,打好基石作用。
“实际”——国内外的中英文文献,这是至关重要的一环。本科需阅读上百篇,硕士阅读几千篇,博士阅读几万篇,一点折扣都打不了。在阅读中了解自己课题领域的研究进展,构建自己课题的创新点、研究方向、研究方法,并且不断作调整。
“实践"——当然就是沉下心钻在实验室里动手再动手了,对从文献里整理出来的一套思路进行验证,当发现与自己设想的不太一致时,需再三论证。
2. 汇报成效性
和职场一样,定期的汇报是必须的,也是至关重要的。要向课题组老师和同学定期汇总自己的科研数据和结论,导师会根据自己的经验给出建设性意见,批评与鼓励并存。
汇报的格式和内容需要特别关注,这将直接影响你在导师(老板)心目中的形象,后续的影响就不用我多说了。内容概括为:1)课题背景,2)整体的研究框架,3)现阶段进展(包括数据分析和结论),4)存在的问题(包括需要什么support),5)下一步计划(包括每一步的deadline)。格式的宗旨就是简单简洁,让人一眼能看懂(毕竟不是最终答辩或者外部会议,不用花里胡哨)。建议是平时多看看优秀的研究报告模板。
3. 英语影响力
和在外企工作一样,英语能力严重影响你的能力施展和职业发展。
在学校,70%阅读文献是英文的,如果英语没学好,严重影响你的阅读速度和对文章的理解;
高级的学术论文,大多是用英文发的,有了一篇SCI在手,很多荣誉也将随之而来,如果英语没学好,自己写得差,导师改得慢、心情也差,被核心期刊拒掉的可能性也越大。
好的学校平台,读研期间有很多对外交流机会,英文PPT和presentation是必须的。读博的也有很多是会申请国外实验室联合培养,那又要具备在国外生活的英语能力。
重要性不言而喻,如何提升英语能力,可以去专业平台咨询。如果只是想安安稳稳拿到毕业证书的,毕业后又不想混外企的,此处忽略。
4. 论文逻辑性(新)
首先,选题要小而细,要有创新性,“选题新、方法新、资料新”才能顺利通过审稿。
其次,是不是只要有成果,就一定能发出好的论文?答案是否定的,顶级期刊的论文从来都是兼顾成果与表达和结构,两者缺一不可。而表达和结构就依据逻辑思维,让新人或是不太懂的人能够读懂其中意思。
5. 自我驱动性
也就是常说的主观能动性,做科研的是自己而不是导师,导师能给予的是大方向指导,而具体的计划细节需要自己去落实,不要寄希望于导师给你太多细节指导,读研需要练就独立思考和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。
这在工作中也是很重要的一点,招聘要求中也常出现这一条。不要老板让做啥再去做啥,一定要主动思考, 主动完成,主动汇报。
6. 学术交流普遍性
在科研中,多数的创新合作来源于不同实验室的沟通,来源于不同领域的碰撞,来源于中西交流合作,来源于学术辩论等等。所以要重视这些学术交流的机会,拓宽视野,取长补短,增强综合实力。
这在职场常见于各种行业展览会,该领域的各个模块企业齐聚,展示自家的绝活,给予别人信息的同时,也给自己引入诸多资源和发展机会点。
【养身修心篇】
1. 体魄健康
搞科研的人应该深有体会,早进晚出实验室,甚至通宵达旦做实验的,也就是仗着年轻的资本撑着。要记住,年轻的时候,你挥霍身体,年迈的时候,身体消耗你。合理安排实验时间,保持健康的生活习惯,少熬夜,身体才是未来的根基。
2. 心志坚定
当听说自己本科同学发展如何如何好时,当看到同组同学课题进展异常顺利且文章果实累累,当看到同年级同学获得很好的对外交流或者实习机会时,不要嫉妒,不要躁动,不要着急,不要怀疑自己,这些负面情绪只会阻碍你即将到达成功的道路。
走好属于自己的路,保持本心,安心读书,好好学术,静待未来。
3. 切勿埋怨
科研过程中,由于课题的不确定性,有人顺利,有人遇难。此时有人会埋怨导师不给力,乱提课题,不能给予足够帮助;也可能会埋怨自己运气差 ,怎么就分到这种课题,如果做的是别人的课题,早就成功了。有这些埋怨,人之常情,不会谴责什么。此时需要提醒的是静下心来理清思路找导师好好聊聊,也许方向调整一下就可以了,也许可以及时更换课题。
需了解任何地方都没有绝对的公平和运气,遇事冷静,培养自己的钝感力,这在职场也是一个很强的能力。
4. 与人为善
说白了就是做一个好人。控制自己的欲望,良性竞争,塑造良好形象,保持良好关系,未来大家分散在行业各处,信息共享,资源互通。
5. 阅读爱好
忙碌的节奏容易使人迷失自己,而阅读可以让自己慢下来,思考书中传递的思想和观点,增加见识的同时,看见未来,看到机遇,看透人生。
——致有心读研的同学
如果有人问,研究生应该怎么读?可能有一百万个答案,答案没有对错,只有适合与不适合。以上内容也只是参考,饼哥想说,做任何事,保持认真和敬畏的态度,坚持自己做过的每一个选择,同时不忘初心。
欢迎大家一起交流。